随后就真的是藏友jiāo流时间了,得益于两大专家索老和宋教授的倾囊相授,在场的人对烛台的历史发展以及鉴别烛台的几个要点都有了新的了解。
烛台自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天工开物?膏yè》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chā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一种烛台样式,造型仿自伊斯兰金属器皿。烛台口部和台座均设计成同形八棱状,烛筒管呈深杯形,便于安放软芯蜡烛;中有束腰,以承烛泪;下连一个八棱柱,柱下的烛座也有束腰。
立式烛台是明清时期烛台中最具特色的形制。清代以后,这种立式青花烛台极为盛行。譬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乾隆青花御题诗纹烛台就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其三层圆盘,上盘直径最小,呈折沿浅盘式,中心竖一根烛台以chā烛,下伸小胆瓶式中柱,上部有凸棱,中盘直径最大,折沿浅斜腹,下段中柱上细下粗,其间有一纺轮式的凸棱,下盘中部如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