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的精神才行。单单是弦乐群一起协奏那还好些,吉他的声音还能从弦乐当中钻出来。管乐部分和打击乐部分一加进来,吉他出的声音就几乎完全被乐团的庞大音量盖住了。哪怕叶梓将右手演奏的音量已经放到了允许范围的最大——
还是不够!
要知道《马洛卡协奏曲》本身就写得非常轻巧,并不是那种很重很讲究音响效果的协奏曲。但就是这样,叶梓仍然感觉手中的吉他音量太过于弱小。完全被淹没在了声音的海洋里。
一般来说,独奏乐器的声音都能从乐团的大音量当中透出来。钢琴也好、小提琴也好、甚至长笛短笛这些木管乐器都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换成古典吉他,就是要差上那么一点。乐团音量稍微大一点。坐在音乐厅的中间位置上,吉他演奏的细节部分就基本上听不清了,后排位置那就更不用说。
这是个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几百年来,这个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十世纪中期尼龙吉他弦的出现,让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在与管弦乐队一起演奏协奏曲的时候,仍然必须使用扩音设备才能满足音乐厅中后排听众的要求。
也正是这个问题。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