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二,除了顺手帮了叶梓和节目组一把之外,这篇文章在申城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论。
牛大山这篇文章在逻辑上并不严密,推理论证的过程更是有很多漏洞,只是他提出的这个观点的确是非常新颖的一种论调,这就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方面的专家们的注意。
随后,包括引发这场讨论的《申城晚报》在内,申城多家报刊都参与了这场“规则与情理”的大讨论。这当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相互辩论,谁也没有办法真正的说服对方。
这项讨论甚至引起了某些正副部门的关注,不过还好讨论的范围没有出格,所以也仅仅只是引起了一些关注而已。
因为这篇文章的发表,《申城晚报》及时的顺利的从“叶梓事件”的泥沼当中脱身而出,更因为引领了这一次的学术大讨论,《申城晚报》在申城学者们心中的分量也比以前重要多了。
牛大山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视线转移战,成功维护并且提高了晚报的声誉。
这个总编,真是有一些真材实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