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不过一浣纱贫女,昭君也只是汉宫一宫娥,貂蝉则有无其人都不可知。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全美’。‘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容色也和文艺一样有种种标准,而不像武功那样容易比较出高下。
所以千古美人乃是在容色之外更有别的标准,譬如才识、性情,特殊的际遇,越是不可复制,才越显得珍贵。若是以貌取人的话,真如恒河沙数,俯拾皆是了。
很多人认为容貌颜色是天生的,故而以色事人等同于不劳而获,是很受鄙夷的事。
其实也不尽正确。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是事理上应然的事。世人喜欢将美人比作花卉,花卉之缤纷绚艳自然是在丛簇绽放的时候。
而事实上人总是变丑的多,变美的少。大约童稚的天真烂漫是世人喜爱乃至艳羡的,老聃屡屡称美于赤子婴孩,这种混沌柔弱的状态大概是容易激起呵护之心的。
有道是,‘相由心生’。这个‘相’并不限于面貌,很多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像弯腰、驼背、近视、脱发甚至肢体伤损,应该说一人的美丑绝大部分都是后天的影响,美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而丑其实是堕落的一种表现。
当然在生活条件极端贫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