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月老志 > 正文 第665章 相逢不识
并不是单指读书作文,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质可以指那些没有受到文明陶冶的人。
    但是如果言行举止刻意追求文雅,又会成为乡愿拘儒,虽非鄙野,却是鄙陋,文质虽有不同,同样都是浅狭庸陋的表现。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质彬彬是不是在文和质之间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有中庸的标准呢?
    恐怕也未必,粗野和鄙陋之间哪里会有一个君子的位置呢?其实文和质都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作未学之质,见道之质,鄙陋之文,通贯之文,前人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表示未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表示浅学而未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表示见道。
    容止、才识、性情便可以代表这三重境界。彬彬是朴茂的意思,文质彬彬就是文质皆长,而不是在文和质之间找什么合适的程度。
    以诗词文章而论,文有骈文和散文,词有豪放和婉约,魏晋六朝骈文大行其道,可说是文胜质的时代,韩愈、柳宗元大力倡导古文,文起八代之衰,一直到明清余风不衰。这是质胜于文。
    但是唐朝以后仍然不乏骈文大家,像李商隐、汪中、洪亮吉。
    韩柳的文章虽然质胜于文,不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