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回报,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是’即是不慈,不慈则儿女不可能长大成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回报父母了。况且世间万类繁衍生息,没有不能抚育幼子的。虎毒尚且不食子,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几乎成为一种本能,似无特别提倡的必要。
而孝道确实经过历代王朝的倡导成为一种道德力量。孔子说,‘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凡事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道德也是一样。
中夏提倡道德,但道德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像佛家的清规戒律,只有少数修行者才能够矢志不移。道德标准太高,并没有人人仿效的可能。
元人编《二十四孝》,里面就有很多极端的例子。礼是天下的常道,特殊情况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评判标准也应有所调整。尾生抱柱而死,伯姬夜不下堂,被火烧死。只知道要恪守道德,不知圣贤提倡道德,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存。
当然,高尚的道德只要不勉强他人仿效遵从,总还不是一件坏事。遗憾的是大多人总是待自己宽容,对别人严格。有些道德标准不容易做到,便斥之为愚忠、愚孝。
平心而论,道德只有高低,没有智愚。这也是司马光‘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的歪论流毒。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