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空穴来风。蛮荒之世,人类茹毛饮血,生活十分困苦,神农尝百草,种五谷,首领和民人共同劳作,这也是实情。
直到尧舜时代,还有许由一流人,不愿接受君王的地位。起初首领都是责任大于享乐,所以必须德才兼备才能胜任,后世官吏能否尽职尽责要看个人操守,情景已然迥乎不同。
曹丕篡汉之后,声称尧舜之事我明白了。又有竹书纪年之类的史书,非毁古代的禅让,这都是以后世的情景比附,不明白当时的实际情况。
农家和道家都是有感于战国争伐,诈伪丛生,想要回到三代朴野的社会,观察既嫌片面,事实上也是办不到的。
可以说争竞驰逐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现象,当然争逐到一定程度,兵连祸结,杀人流血,甚至会摧毁人类文明。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君民并耕’的时代就一去不返了。农家的学说似乎只被滕国接受过,恐怕是滕国地域狭小,君民的地位不太悬远的缘故。后世帝王有籍田礼,这只是礼仪性的活动,跟农家的理想已无甚关系了。
秦汉以后中夏常由士人组成政府,分裂时期多是武人割据或异族入侵。士人和商人都依靠智力生存,域外有商人执政,中夏则常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