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或惊克喜,喜克忧或悲,忧或悲克怒。当然五行之说,并不仅仅是相克,还有相生,相乘,相悔等等……”
木青轩的一段医术五行的总结,听得张小花心中痒痒,暗道:“这不就是天道五行之说?”遂静心谨记,慢慢的品味。
木青轩讲完医术的五行,并不停止,又侃侃而谈道:“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又称为寒(即阴)……;药草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从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就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
这正是医术中的阴阳理论,张小花将医术中的五行与天道中的五行相互印证,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