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说的原来是这事,臣已写好了奏折,准备呈递御览,将端州实情禀奏,不想皇上知道这么快。”
包拯绘声绘色的说了起来,而赵祯却怒火冲天,哪听得进去半句。
包拯接着道:“皇上想必知晓,端州三年不雨,颗粒无收,饿殍满地,流民无数,百姓岌岌可危,故私自开仓放粮,解百姓于倒悬,救生民于涂炭,何错之有?”
王延龄也帮着包拯说道:“皇上,端州大旱,朝廷早已知晓,包大人此举,顺天应人,虽法理不容,但却其情可褒……”
“即便如此,可为何不申报朝廷?”盛怒下的赵祯,愤愤说道。
“若是等申报朝廷批文,往返月余,端州不知还有多少无辜百姓罹难,若饥渴难耐,百姓沦为盗贼,揭竿而起,到时只怕大宋百年基业不保。”
包拯绝非信口齿黄,自古民以食为天,百姓沦为反贼的事情可是多牛毛,作为皇上,也不会不知其中的严重性。
“这……”
果然,一提到江山社稷,赵祯顿时语塞,毕竟他自诩明君,可不想大宋江山葬送在自己手里。
良久后,赵祯才道:“好,这件事就算说得过去,但桃杌乃朕亲封吏部尚书,所犯何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