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日本称上元、小正月,朝鲜称正月大满月、正月大??(「??」为固有词,月圆、望日之意,或简称大??)、上元、元宵、元夕、乌忌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格里历1月15日)。台湾台语称为元宵、元宵节、上元、正月半。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徵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元宵节起源自中国,关於元宵节的由来,说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这天是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也在这天祭月和赏月,祈求丰收。
而中国某省民间则相传:二千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