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章开始出现,比起铸在鼎上刻在龟甲上的东西的晦涩,它开始通俗易懂了,诗三百里有些古代字词我们不查字典难得明白它的意思,那大多是因为当时和现代对一些事物的称呼不同,其基本内容我们能看明白,而且分的出好坏。
等到纸张出现,印刷术出现,较之竹简时代又有不同。文章的篇幅在扩大,文学的种类在增加。
汉代出现了赋,唐代流行的是诗,此外的萌芽唐传奇开始出现。宋朝的主流是词,这时有了话本儿。元朝是元曲,戏剧开始流行。到了明朝时期,真正的出现了。
其中以历代传说、民间故事、戏曲等方式不断丰富的西游记的故事、梁山好汉的故事、三国的故事,被三位作者综合先人的创作,进行再度加工,出现了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
这些种文体,每种风骚了几百年,民国之后,出现了白话文。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原因很复杂,可是其中有没有印刷成书的技术提高、成本降低的缘故?如果在这方面有困难,简练的文言文能被白话文取代吗?
白话文运动初起时,阻力重重,胡适认为大概需要十年讨论,到达成功则需要20年,陈独秀更悲观,认为在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白话文普及了。实际上,仅仅四年,白话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