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了读者在成熟,从小白读者一步步发展成需要有深度的作品,反过来激励网文作者也在提高成熟的过程。最后我说,你不妨现场说出几部网络来,咱们当场辩论一下。
王顾左右而言它,这位一本都没说出来,他根本就没看过。
吃饭的时候,另一位传统界的来宾在酒席上高谈阔论,高深莫测的术语张口就来,深刻的思想与人性发掘的淋漓尽致。这个斯基那个诺夫,其中还有几次提到白烨老师。
我问:“我有十多个年头没怎么看传统文学了,请问白烨老师有什么作品吗,告诉我一个书名,我回头拜读一下。”
他眨眨眼睛,说:“白烨啊?他是写的。”
我说:“我是说的名字。”
他眨眼、眨眼、继续眨眼。
我不想让人下不来台,赶紧岔开话题。
在这次准备这个稿子的时候,我特意上网搜了一个白烨老师的资料,结果惭愧地发现,人家其实是评论家。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连他赞美的书都没看过就来信口雌黄的,可他真的了解他批评的作品吗?这里边没有立场问题、屁股问题、利益问题、圈子问题,态度很端正?
我现在四十出头,从小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