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进,吾语汝!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惜哉!不仁之於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之。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於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
”
简单翻译(中文还需要翻译成中文?怪我阿!好难,个人觉得,俺又不是中文系的..):「分庭抗礼」原作「分庭伉礼」。
“
《庄子、渔父》中曾记载一段关於孔子的故事:有一天,孔子带著弟子到郊外游玩,遇到一位老渔夫。..
孔子与他谈话后,觉得他见多识广,谈吐不俗,似非普通人,便问他住处,想再上门多向他请教些道理,没想到渔夫却不理会,撑船而去。孔子相当敬重他,站在岸边一直等到他人影消失后才离去。
孔子的学生子路无法理解老师何以如此尊敬一位渔夫,问道:「学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没见过有人这样对您。以往天子诸侯接见您,没有不以相称的礼节对待,您总还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这位渔夫对您无礼,您却弯腰屈身,对他如此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