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哲学教授,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
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身为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对尼采思想的研究却可能是在当代哲学界最缺乏一定共识的领域了。
人族可以容易的看出尼采提出的主要概念,但这些概念背后的真正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先后都是相当具有争议的。
尼采曾知名的提出「上帝已死」的主张,而这种上帝之死不是为了形塑成激进的观点主义,便是迫使读者接受「真相」永远是具有既定观点的主张。
尼采也区分了主人─奴隶道德说,主人的道德是来自於对生命的颂扬,而奴隶的道德却是来自於对前者的愤恨。这种区分方式直接指出了「好与坏」与「善与恶」两种道德标准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在主人道德中的「好」却在奴隶道德中被视为是「恶」。
从道德与伦理引发的各种争议也因此可以被归属为心理学的领域,尼采提出的观点主义可能减少了知识论在心理学界的重要性。
尼采作品中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