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倒!
奔驰而来的无数大军一波又一波的被音给击中,每一曲击就消失一个兵,马背上的成吉思汗看到此场景,手一瞬扬,一神箭完美的射出。
无视音波的冲击,转眼已到音乐皇身前,音乐皇凌空踏虚无飘渺,虚无九空之速,箭落。
战歌哄轰!万箭飞越,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音乐皇,护身气劲爆发四周,无物可触其身。
正当音乐皇已经胜券在握、立於不败之地时,一道辉宏的气势震退空中的音乐皇者。
来者正是天丧之歌:李贄。
李贄(1527─1602),明朝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初姓林,名载贄,后改姓李,名贄,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是明朝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后被公家迫害,乃自杀,死后一度被泉州民眾奉之為神,称「温陵先师」(温陵乃泉州旧称)。
李贄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
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復古之主张,认為《西厢记》、《水滸传》就是「古今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