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故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又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於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慾」,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
《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於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於道」 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