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1881),俄国作家,其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斯妥也夫斯基常常描绘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却都有著不同常人想法的角色,这使得他得以19世纪暗潮汹涌的俄国社会中小人物的心理。
部分学者认為他是存在主义的奠基人,如美国哲学家瓦尔特、阿诺德、考夫曼就曾认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是存在主义的完美序曲」。
1840年代杜斯妥也夫斯基结识了尼卡索夫,在他的鼓励下,1845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穷人》。
据说尼卡索夫看完之后万分激动,直奔别林斯基住宅,别林斯基看过后流泪拥抱杜斯妥也夫斯基,称其為「俄罗斯文学的天才」。
1846年《穷人》发表。但是不久之后,由於文学上的分歧,杜斯妥也夫斯基与尼卡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1843年,他将巴尔扎克的《欧耶妮、葛郎台》译成俄文,可惜并没有人因此而关注他。
《穷人》连载於期刊《当代人》上,广获好评。杂誌主编尼卡索夫在读完后兴奋地冲进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办公室,大叫:「又一个果戈理出现了!」。
“果戈理,俄罗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