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述「仁」的真諦,可谓因材施教。
大致来说,孔子的「仁」就是曾子所说的「忠恕」二字而已。孔子又说:「刚毅、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在告诉我们「仁道」就是真诚踏实,切忌浮夸不实而违逆正道。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眾,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告诉子贡行仁不必好高騖远,从自身做起,再推己及人。
顓孙师志向太高,孔子认為他的个性可能流於偏激,所以孔子告诉顓孙师行仁的方法有五道:「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眾,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告诉顓孙师行仁要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著手。对於自己的修养要严谨,对待别人则是恭敬宽容,又能厚待别人,如此才是行仁的方法。
顏渊是孔门弟子中的模范生,孔子曾称讚他「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只希望他能用「礼」来进一步约束自己就可以了。《论语、顏渊》一章:「顏渊问仁。子曰:克己復礼為仁。一日克己復礼,天下归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