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為「光辉夺目的星星」,给法国诗坛带来「新的颤慄」。
1861年,《恶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诗外,并加入新诗35首。同年12月,夏尔、波德莱尔被提名為法兰西院士候选人。其于次年拒绝。
1866年,在比利时参观教堂时突然出现失语症及半身不遂等癥状,回巴黎后住进迪瓦尔博士的疗养院,翌年病逝,享年46岁。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然而美的定义千差万别,夏尔、波德莱尔认為,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於美,美同样存在於恶与丑之中。
“两个世纪前,当夏尔、波德莱尔将自己所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為「恶魔诗人」。”
当时正处於浪漫主义末期,一些公认的主题在创作上已显疲乏,大多数诗人在那块拥挤的土地上死守阵地,鲜有大胆创新者出现,而在眾人之外坚持培育那朵「恶之花」的夏尔、波德莱尔不啻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
其死后四年,兰波(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在信中称讚他是「诗人中的国王,真的上帝」。
1895年,马拉美出版了十四行诗以纪念夏尔、波德莱尔。在一篇1922年出版的文章中,普鲁斯特称他与阿尔弗雷德、维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