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船山遗书》一百五十卷,称邓显鹤刻本。
同治年间,曾国藩、曾国荃重刻,有一百七十二卷。民国后,刘人熙搜辑散佚,又有补刻本。
1930年,谭延闓、胡汉民、于右任等重刊船山遗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凡七十种,共三百五十八卷。
1971年,臺北船山学会重印《船山遗书全集》,為二十二册。
王夫之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地学,专精於经、史、文学。批评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总结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认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以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
又用「絪蕴生化」说明「气」变化日新的性质,认為「阴阳各成其象,则相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為仇」,同时也又「互以相成,无终相敌之理」。
他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从「道器」关係建立其歷史进化论。在知、行关係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心学「以知為行」和禪学「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
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
在社会歷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