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鐘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
1973年,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它书籍,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辞传〉上、下,但并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当代的学者怀疑周文王、孔子并非《易经》的作者,部分学者更认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
学者比较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后,认為《易经》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书日期应是西周后期,大约公元前九世纪末。
现时一般认為《易经》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至於《易传》,宋代的欧阳修即已怀疑《易传》不是同一人所作,当代的学者认為《易传》裡面的篇章最早出现於中国战国时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汉年代所著。
清初学者惠栋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偽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