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认為,公孙龙是诡辩学的代表,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係,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繫,是一种形上学的思想体系。
诸子各家普遍认為公孙龙為诡辩,但似乎又无法在辩论中胜出。《公孙龙子》第一章《跡府》记载了孔子的后代孔穿企图驳倒公孙龙但失败的故事。
《庄子、天下篇》称公孙龙「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荀子、不苟篇》中认為君子不看重惠施等名家的辩才,因為其不符合礼。君子并不是无法反驳坚白离的观点,而是不与之辩论。
《荀子、正名篇》认為白马非马论是「此惑於用名以乱实者也」。
《资治通鉴》中记载邹衍认為公孙龙是「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敦,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於是不和公孙龙辩论。
周昌忠《公孙龙子新论》把公孙龙的思想和西方哲学相比较,认為公孙龙「构造了一个相当丰富的关於语言本身的哲学理论」,并不比亚里士多德逊色。
张远山在著作《寓言的密码》中认為,公孙龙开创了中国的理性学派的先河。但诸子百家都未能理解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