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为燕王喜之子,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由於嬴政幼时在赵国生活,故与太子丹相当要好。其后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但嬴政苛待太子丹,太子丹心生怨恨,最终逃归燕国。
太子丹逃返燕国后,打算报复嬴政对他的无礼,但燕国弱小,力不能及。他的太傅鞠武指秦国国土辽阔,敢战之士众多,且有山川之固,劝诫太子丹不要因为自己被嬴政欺侮的怨恨,而去触动嬴政的逆鳞。
“中国山东省武氏祠「荆轲刺秦王」石刻,左边为秦王政,右边为荆轲,中央伏在地上的是秦舞阳,下面是樊於期之首级。”
正在此时,秦将樊於期(即桓齮)得罪了嬴政,逃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不过鞠武十分反对太子丹收留樊於期,他指嬴政肯定会藉此事大造文章,迁怒於燕国,为了避免给嬴政藉词攻燕,应该让樊於期流亡匈奴,他提倡六国合纵,与北面的匈奴和好,才有对付秦国的可能。
不过太子丹认为这个策略所需的时间太长,而且樊於期已走投无路,让他投奔匈奴即是让他送死,自己总不能够因为害怕秦国,而摒弃樊於期的投奔,因此不接纳鞠武的建议。
鞠武认为太子丹过於短视,为了结交樊於期而不顾国家大祸,心灰意冷下向太子丹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