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
可是,秦代道路并不像后世的水泥路般坚实,下雨时道路即成為一片泥泞,战车会在泥泞地面留下车辙的痕跡,天晴后路面就会留下坚硬的车轮沟痕。车轮相距(即车轨)不同的战车,会因与道路上留下的沟痕不同,而有行进困难的情况,这正是秦始皇推行「车同轨」(统一车距)的背景。
秦始皇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下令开凿南通百越的运河。经过实地检查,发现流往东北注入长江水系的湘江,及由桂林往南注入南海的灕江,二条河川之间距离很短,以现时单位计算只有约四十公里。如果将这二条河川凿通,长江水系便可与南海相通。
然而,湘江与灕江之间的水位差距甚大,工程接连失败,直到秦始皇命使监「禄」(史书称史禄)开凿运河,终於在公元前214年以三十六道水门,完成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工程,被称為秦凿渠,后因灕江的上游為零水,故又称零渠、澪渠。唐代以后,方改名為灵渠,俗称陡河。
灵渠位於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全长36.4公里,宽十米,由鏵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等子工程组成。
鏵嘴是灵渠最主要的分水设施,位於兴安县城东南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