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一次轻轻问出了这个问题。
但这一次自问,却已与第一个问题的涵义迥然不同。
第一次自问何为虚,问的是何为虚假之物,而宁凡给自己的答案,是所有由真实之物产生的倒影都是虚假。
但当他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却一时茫然。而看到身后的影子,却愈加困惑,再次发出第二问。
这第二问,仍然是自问何为虚,但所问的却不是虚,而是真。
当宁凡与水中倒影目光交汇之时,他心中陡然升起万千心思。
“你站在桥上看流水,水中倒影也在看你。你以为他是你的影子,他却以为你是他的影子”
“你在思索倒影是否为虚假,倒影或许也在思索你的真实性。”
“你投下一颗鹅暖石,惊动了湖水,湖水起了柔波,碎了倒影,所以你以为倒影乃是虚假。”
“但在倒影的角度,他亦投下一颗鹅卵石,投碎了他脚下的流水在那倒影的眼中,你的身影是否也投映在湖面,随波碎散”
“那虚影,真的是虚假么”
“而我所立身的世界,又真的是真实存在么”
“谁是谁的倒影!”
“谁是谁的真虚!”
“谁才是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