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姚爱军为了避免过于惊世骇俗,他用南城姚的笔名在《大众医学》那样的科普性为主的杂志上,陆续以热心读者及科学爱好者等的角度,铺垫了几次自己的ā以为在与专栏专家的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就不会引发什么不必要的猜测。
然而他太不了解一个正经的学术期刊编审团队,是不会去关注《大众医学》那样的大众科普刊物的。在他意图用专业论文引出自己将要用作专利的理论结构时,他被退稿了?
坐在台灯下,姚爱军仔细翻阅了白天收到的回函。《医学研究通讯》创刊于1972年,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具有很高的的学术因子。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学术性刊物。姚爱军自己遴选出这个刊物,就是看中了它的权威和前沿时效。但他忘记了,这样一个期刊,怎么会接受一个论文格式错误,投稿来源不明晰的稿件呢?
要不是因为姚爱军投过去的论文价值的确很高,恐怕他连这封回函都不会收到。
回函里,对方十分诚恳的表达了对来稿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关于论文格式的问题以及希望备注好学术通讯的单位信息。这也是一种背书,毕竟不是所有人的猜测都能被叫做xx猜想,牛顿如果不是就职于皇家学会,也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