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角度去看,两个都一样。苏哲将笔筒拿上来,下面有一个是制作的印,两者自然是一样。但最让苏哲感到惊讶的,就是印的落款处,
真迹那样,那个年字其中第一笔比较粗,但是在假的那样,居然是一模一样的。
将笔筒放下去,苏哲问道:“金会长,这个简直从外表上看,简直没有一点出入。要是两个放在这里,不借助任何工具,真是看不出真假。哪怕是一比一数据仿真,恐怕都做不到这个程度。”
金大班叹道:“我也这样认为,甚至怀疑这两个是不是当初同一个窑烧制出来的。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以后来在找到真的,就毫不犹豫买下来。有时候,一些朋友过来,将假的拿出来让他们鉴赏。有些眼力好的,跟你一样,一下子就辨认出来;但更多跟我当初一样,全都给瞒骗过。”
“如果不是我后面将真的拿出来,他们还当是我开玩笑。真正将两个放到一起,再仔细鉴定对比,他们都感叹这造假术竟达到以假乱真。幸好在后来我没有碰到仿真度这么高的古董,不然这几年赚的,估计会全被坑进去。”
这种造假技术存在,确实是收藏家一大危险的存在。可是古董的利润这么大,有机会造假,谁都会冒险去做。
苏哲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