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招牌,才是哪怕艺人跳槽也带不走的。既然无义可言,干嘛还往“人”身上砸宣传资源呢?
东亚家长管理模式和好莱坞的“艺人是经纪公司的客户”的模式各有千秋。
前者让那些不需要独到才能、但又可以让人火的大路货岗位,可以找到“在外貌才艺条件基本相当情况下、挑出愿意卖-身卖得最便宜的人”来演。
后者让那些有独一无二、天下无人可替代技能的绝世天才,可以更加不卑不亢地争取到利益最大化,以及更加不被掣肘的艺术创作环境。
就好比奴隶制纵然千错万错,有一点是不会错的:至少奴隶没有失业问题。如果奴隶足够忠心耿耿,上战场的时候主人才舍得把自己收藏的神兵利器交给奴隶使用。而雇佣兵就只能自带装备了。
东亚家长管理式的艺人经纪,至少能让愿意出卖自己的人有更多活儿干,被更多渠道资源捧,就好像签了买断合同的写手总能比分成制拿到更多推荐位。
而在好莱坞,那些才华出众程度不够独的人,想廉价卖-身都没机会,因为法律不让他卖得太贱。
上述这些道理,前世的顾诚根本不懂,也不屑于去懂,因为他那个时代大数据的精确推送已经把所有内容产业的“中介环节”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