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你可能注意到了,刚才说北斗系统一共有35颗星,那么多出来这3颗是什么呢?就是我们06年的时候提前发射的那3颗。那三颗位于大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近似同步轨道’上,而不是其他32颗那样相对近地的轨道上。
学过初中物理课的都知道,地球赤道上空35000多公里的那条轨道,叫做‘地球同步轨道’,因为在那个位置上的卫星,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恰好是24小时,和地球自转完全吻合,所以处在那个高度的卫星是相对于地面上赤道的某一点静止的。
而事实上,除了绝对静止的‘地球同步轨道’之外,在比它低一些的地方,还有一些‘近似同步轨道’,这些轨道上的卫星,相对于地面并不是绝对静止,但它们可以确保‘相对于地球的经度始终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而在纬度方向上画往复的8字形轨迹’——大致上就跟蜜蜂在蜂巢里跳舞画圈、告诉蜂群哪里有花蜜时那轨迹差不多。
北斗系统当初最开始发射的那3颗近似同步轨道星,就是分别在东经105°、120°到135°左右的经度上——所以,这个设计其实是为了确保‘我们不用等32颗卫星统统发射完之后,这套导航系统才能正式商用化’而作出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