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菲碧就是明白她想要把少女时代推进的国家在认知层面上的不同之处,才会有针对性地促进少女时代的形象进行调整。比如,针对欧美国家民众的,舍弃韩国标签这个问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件事其实对中国市场也是适用的,换句话说,菲碧是真的服了韩国了;再比如,针对中国民众,她会努力让中国民众感觉,少女时代是在认真地和中国人进行接触,而之前的三国题材的电影,就使得很多人至少认可了——虽然菲碧诋毁了赵云,但是人家实际上却诋毁的有道理,毕竟赵云确实是抛弃了家乡,像个理想主义者那样跟着刘备去了四川,把养育其长大的家乡人民留给了北方侵略者的屠刀,所以中国人敬重的民族英雄里有张辽没有赵云,哪怕吕布也是因为后来的事情变得名声不佳的,毕竟此前吕布也是站在抗击外族侵略的第一线的将官之一,而至少菲碧把事情解释明白了,所以中国人普遍也买这个帐。
这种诚恳的交往态度,而不是西方那种走马观花、带着固有印象来跟中国交往的态度,确实是中国人喜欢的,毕竟他们最初的社交模式就是这一种,因此自然而然地,就为少女时代进入中国开了一个好头。
说句题外话,菲碧给米拉和特洛伊制定的变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