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气氛。
毕竟,和女友的故事虽然是真实的,但是有些“不可思议”,一听到的时候,会感觉太难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不离不弃,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在平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是很难做到这样“不离不弃”的。如果做不到,又会是怎样一个场景?
相信他所举这个同学的实例,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毕竟,老话说过,久病床前无孝子,像这样一天一天坚持下来的,不是没有。什么“最美的媳妇”,“最感动国人的少年”,各个媒体也宣传过,但是绝对是少数。
也正因为少,媒体才会加大宣传,希望这种“凤毛麟角”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相信这是一个普遍的做法,不光在咱们这儿,在美国也是一样,的故事之所以感动了评委詹妮弗·洛佩兹,还有网络上许许多多的人,也恰恰是因为这种“稀少”与“难得”。
至此,他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话题。<>
那就是在宣传的方向上,是不是只有这种“稀少”与“难得”是唯一?那种坚持过,但并没有坚持到最后,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相守最后”,不得不“离开”,就一定要受到各种指责和谩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