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谦对此也是颇为无奈,更叫他知道人望的建立,不是简单的事情,虽然他心底要从他父亲更清楚,当世所造的帆船船体底部扁平,除了追求稳定性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方便随时能停靠到浅滩上。
不过,韩谦想着往后能在叙州与金陵之间,通过水路建立稳定的联系,速度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而大载货量的帆船,必然要配备专门的上货码头。
倘若停上浅滩,大宗的物资要用人力背到河堤,效率之低,是可想而知的。
而除了船底及船首的造型,要更利于破浪之外,当世所用的风帆,主要用竹苇编造而得,除了升降不便、兜不住风,易破损外,最大的不便就是笨重,难以将帆面做大,这也直接限制住受风面积,限制住的船速。
不管成本多高,韩谦想着以后也应该尝试用粗棉纱或直接用麻线编织船帆专用的厚布。
以当世的工匠技术,要实现这些,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不过,造船在当世,是一个要比建石灰窑或砖窑复杂得多的系统工程。
首先木料要进行长时间的窖藏阴干,等木性稳定不会入水浸泡变形,才可以用于造船,仅这一步就需要颇长的筹备期间,更不要说新船的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