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韩道勋执政叙州之后,数年间叙州及周边州县的棉田,从数千亩急速扩张到三四十万亩,到韩谦治叙州时,诸县乡更是将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视为一项重要的政绩考核标准。
要没有这个基础在,韩谦也没有办法一下子从叙州调来两百名种植老农及农师,到棠邑来手把手的教导将卒家小种植棉田。
这是别家即便知道全部的植棉纺纱之法,想要扩大种棉规模,也得将韩谦之前走过的路再走一遍,非三五年就能竞功的。
韩谦在棠邑大规模的开垦棉田,甚至比开垦粮田还要便捷,开新开垦的棉田规模确实也要超过四五月份新开垦的粮地。
再有一个月,三十万亩的棉田便将进入收获期,之后脱籽、纺纱、织染等事必然要及时衔接上来。
而就算棠邑从叙州运来几千部手工纺车,也是不够用的。
而棠邑这边绝大多数的妇女,都还没有纺棉织纱的经验,即便有一批从叙州调来的农师、熟悉织工指导,也会缓慢无比,实际并没有处理如此大产量的棉籽、织造成布的能力。
虽然韩谦也可以将收获的棉籽,运往叙州去加工,但这样不能充分利用棠邑的农闲劳力。
以韩谦精打细算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