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尖山峰岭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绵延百里,但东西间的纵深仅有三十里,主峰不过四十余丈,峰岭间有太多能进出五尖山的通道。
他们也只等着外围的屯寨防御体系建成,就将分批派小股兵马进山清剿。
这跟当时的茅山还不一样。
金陵事变初期,安宁宫与楚州军对峙,一时无暇南顾,才叫韩谦在山体更为狭小的茅山获得喘息的机会。
不过,在赤山军稍成规模之后,韩谦还是迅速率领赤山军往南转移,进抵到界岭山与浮玉山之间的安吉、广德等县扎根。
这主要还是因为茅山也太小了。
淮阳山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算光邓等州交界的桐柏山,从礼山县所属的九里关往东,淮阳山便有五百余里绵延,山势之险,远为五尖山能比。
而仅仅沿南淝水河谷进山,深入百余里外抵达高逾五六百丈、淮阳山东段主峰白马尖,才是淮西霍州与荆襄随州的分界。
更为关键的一点,五尖山南段之内栖息繁衍或躲避战乱迁入其中的山民逃户,仅万余人,但淮阳山西北坡山麓之中,近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民户为避战乱逃入其中生养子嗣扎根下来。
这些山民农户,据山中的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