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公塾,培养老师也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以把各地地方召开公塾的事情压一压,强压是不行的,这里理由相对好一些。
同时也能够在吸纳一批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
在大明,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绝对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比起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地痞流氓之流根本就上不得台面。
社会上闲散的读书人减少了,不安定因素也少了不少。
“张鲸!”朱翊钧喊了一声张鲸,然后开口说道:“传旨给内阁,百官奏折皆言应该推广公塾,朕以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当为公塾寻觅良师。”
“朕准备在京师建立一所师范学堂,专司培养公塾老师,让内阁拿一个章程出来。”
事实上朱翊钧也不想什么事情都和官职挂钩,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里面的弊端朱翊钧也知道,那就是冗官。
冗官会大大的增加朝廷的负担,可是朱翊钧也想不到好办法。
这个时代人们只对当官感兴趣,对于其他的事情兴趣不大。别说现在的大明,即便是后世的天朝,哪一次公务员考试不是人山人海。
就连有编制的扫大街的,那也是一大堆人去,何况是这个时代的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