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3块5毛钱的稿费。
魏大仁看到报纸用铅字印着自己虚构的名字就想笑,笑了半天,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有没有可能把这个虚构的身份变成真的呢?
魏大仁当时虽然只有十几岁,就像发现了新玩具一样,兴致勃勃的开始尝试和钻研。
他先是用虚构的身份和一个在公安户籍部门工作没多久的小姑娘结成了笔友,谈天说地。
魏大仁在泡妞上是真的有天赋,虽然才十二三岁,仍旧把小姑娘迷得七荤八素。再加上八十年代正是文艺青年吃香的时候,那姑娘最后都想要以身相许了。
八十年代的户籍管理并不严格,在这个姑娘的帮助下,魏大仁这个虚构的身份居然真的拿到了户口本。
有了户口本,剩下的就好办了,魏大仁通过给不同的人写信,一点一点把这个身份逐渐完善,两年以后,这个身份就真的一点破绽都没有了。
有了这次经验,魏大仁如法炮制,又用五六年的时间虚构了两个身世经历完全不同的身份,陈金平就是其中之一。
张晨当时听了魏大仁的叙述后,惊得目瞪口呆,这小子太特么牛逼了吧?
这尼玛就是做特务的天才啊,他要是活在战争年代,还有戴笠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