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十二章 偏见的形成
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个人大体就是幸福的。比如一个苦行僧,他对物质的**仅限于能够生存,那在现代社会中,是很容易满足的,他的痛苦只在精神层面产生,但由于其精神又被宗教教义所依托,所以产生痛苦的机会就很少了,故而,他们大体上是幸福的。

    但这种幸福是否是自欺欺人呢?那就要从理智上判断了。如果要长久地拥有善甚至美,必须有真的依靠,而求真何其之难。比如我的老师董先生,他虽然对周易预测的能力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他也无法窥见周易真实的大道。周易给他带来了财富、带来了预知后事的从容,但带来快乐了吗?我没看出来。也许增加了他某种痛苦,对这种道的追求求之不得的痛苦。他也企望我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也是对他的追求的一种寄托和延续吧。

    认知的建立是各种实践和概念建立起来的,所以认知无法超越实践和概念本身。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也经常被语言所束缚。从绝对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活在偏见之中。要通过语言、概念或者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个事物的实质,是不可能的。难道求真是不可能的吗?那么,这么多聪明人追求大道的努力,难道都是傻?

    有一个很好的比方,比如认识汽车,按西方科学的方法,应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