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说过,但关于这颗舍利的历史故事我还知道一些”我补充到:“当年唐朝皇帝要把舍利迎进皇宫供奉,大臣韩愈上书反对,结果被皇帝贬到潮州,他写了一首诗,就是我们在华山上看到的那首,是他被贬后他的侄孙韩湘子来看他,他写了这首诗,最后两句最为悲凉: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好象八仙里也有个韩湘子吧?”张思远回头问到。
“好好开车,不要东张西望!”妍子提醒到。
“对,就是那个韩湘子”我回答到:“你们想想,多么奇怪的现象,韩愈是儒家大师,从政治上和国家指导思想上的角度反对皇帝供奉佛家圣物,这是本能,但送他的又是一个道家人物,他的侄孙韩湘子是得道成仙的代表,这就是三教冲突在一首诗中的反映,其实,在恒山时,我们看到,三教是可以和谐的,但这中间,多少人要付出多少代价啊!”
“你们说的我都不懂,但,我就想问一个问题,这个舍利究竟是什么?”高妍问到。
“是释迦佛本人指骨,火化后留存下来的。”我只能解释到这里了。
到了寺庙,看到大殿供奉了五尊佛像,比较特殊。转入地宫,看到了舍利和影骨,当时人们为了保护真身舍利,用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