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但他成功了,他的能力在打。
北大清华的才子们,飞黄腾达的是少数。如要李茅之流,有个然然他就五体投地了,跟本没有妻妾成群的妄想。
还有人以为,智商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夸大了智商的作用。世界上有个高智协会,据说智商只有在130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加入。结果,里面还充斥着管道工、消防员等数人。
所以,对于聪明,苏东坡的诗就很有意思:“人人都道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我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很搞笑,愚蠢何来公卿?估计是苏东坡来骂当时的公卿吧,说他们愚蠢。
这种对读书作用夸大式的错觉,除了现实的际遇可以证伪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使这些儒生们显得没有用。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他们读的知识,真没多大用。第一,知识面太窄。他们中的大多数,读书是奔科举而去,仅限于四书五经。有时我在想,中国历代出现了《九章算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科学巨著,但儒生们并不读它们,因为这些知识与科举无关。哪怕你们读《黄帝内经》、《伤寒杂论》也好,可以救命,但儒生们并不感兴趣,他们读书是直奔功名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