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二百一 十章 因果有何凭
甚至舍身求法也是提倡的。为什么?古人讲:吾之大患在于吾身。身体的有限性与思想的无限性,让人产生了欲望逼迫的束缚。要打破这种束缚,就必须严格控制欲望的产生,如此才会给心灵的发展,创造出一个不受干扰的纯净空间。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这个意思吧?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不是判断一个僧人水平高低的充分条件,但应该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也有特殊例子,比如说济公和尚,这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天天有人在感叹命运不公,其实是中了两个错误理论的毒。第一个就是道德决定论,第二个就是能力决定论。在这政治层面也有反映,叫德才兼备。

    许多人抱怨的原因,在于自认为德才水平较高,为何不能成就事业。是不是社会太黑暗了?这是极端的现象。

    更多的人稍微平和一些,大概会感叹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程度,常有怀才不遇之叹,或者自认道德优势,抨击名人的道德瑕疵,以充当民间道德裁判,在这种自以为是的道德优势中安慰失意的心灵。

    但是,才能的比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远远没有高考分数那样简单。智商情商只是说一个人能力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个人真正干事的效率和思考的成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