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难道,其它两家也有这种倾向吗?”
“倾向有,但不是很明显。比如说道家,人称黄老之说。黄是黄帝老是老子。黄帝究竟怎么样,没经典详细记载,但皇帝内经足以反映其思想倾向了。比如里面提到,上古真人,如神一般的存在,就是其尊古思想的反映。”
小苟笑到:“我也听过一个讲座,在大学里,内经说上古真人如何厉害,还有中古、近古的人,总感觉,一代不如一代。”
“是的。这是道家。在佛家,也有佛法时代,也就是佛祖信世的时代。后来五百年属于像法时代,有佛像少佛法了。五百年后,进入末法时代了,圣法难闻。这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
小苟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倾向呢?我是学术上有什么必然的要求吗?”
“问得好!”我首先肯定他的提问,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我以前忽略了的问题。我以前总以人心需求为出发点来思考,没从学术本身的逻辑来思考过。
“我没深入想过,但大致上可以探究出一点原因。任何学术,都希望建立后,管得更长的时间,也希望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学术的生命长短,标志着价值。来源长,给人以时间证明的可靠感。延续长,证明指导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