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
我估计,这段话是对当时的世人说的。毕竟是唐朝,那是一个繁华的世界,那是一个丰富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鲜衣怒马、五陵少年,是奔放和外向的。人们通常追求物质的丰富和色彩的艳丽,会耻笑那衣衫烂褛的人。
唐朝还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杨贵妃就有肥猪的雅号,但却三千宠爱在一身。吃素,甚至吃野草树根的苦行僧,往往受人白眼和笑话。
这一段话是说给这些普通人听的。道不贫,道是无价珍,是告诫大家,从物质和外在的东西中解脱出来,要看中内心的道。
过去的苦行僧,确实给人一种破落的印象。比如原始佛教的僧团有四依住:第一,粪扫衣。这东西就讨嫌,从垃圾堆时捡来的东西穿在身上,不管你自己是否习惯,反正别人看起来,就有点不太舒服。
第二是乞食。那衣是粪扫衣,那钵就是用来乞讨饮食的。衣钵传人,传给你什么了?传给你乞丐的家伙?
想想就难受,一个衣衫破烂的家伙,在我家门口要饭,不给吧,说不尊重出家人。给吧,确实会让人吃不下饭的。
第三是树下坐。出家人没有家,树下,石洞都是他的家。最严格的头陀行,还严禁要求“头陀不三宿空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