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中被说成是愿意追随李广作战的士卒呢?看到“全军覆没”,我们就会知道,历史上真正的细节就是:
第一,那些可以证明士卒都愿意追随李广的士卒,要么死了,要么被匈奴抓去做了奴隶。换句话说,所谓李广善待士卒、士卒乐于追随这样的“结论”,是没有人证的,全靠司马迁一张嘴。其实就算是一度有人真的愿意追随李广,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打又打不赢,人又死了。
第二,卫青的能力要远在李广之上,这是司马迁都无法回避的事实。这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司马迁对李广的美化就迅速崩塌、对卫青的诋毁就全盘失败了。
有人解释说,之所以龙城之战卫青获胜而李广失败,是因为匈奴以主力对付李广。这个解释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后来漠北决战的时候,卫青同样在意外的情况下与匈奴主力决战,卫青仍然胜利了。你遇到敌人主力就输,人家遇到敌人主力就赢,怎么说也是别人比你强。
当时漠北决战的形势是这样的:卫青分兵,将麾下五部将军中的两部李广和赵食其两位将军派出去。二将军合军,离开大队从东道迂回。然后卫青部在本部兵力单薄的情况下与匈奴主力遭遇。
战前,汉武帝的作战安排是以霍去病打击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