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浮华所蒙蔽,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件事给我们最重要的警示是,要避免怀才不遇的陷井。文人最喜欢这个词了,因为自认为有才。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名和利,就用怀才不遇这个糖水安慰自己。
历史上,当然有怀才不遇的人,比如辛弃疾,他一员好好的战将,却终老于词赋之间。靠写点诗词文章来装点一点小情绪,靠山水美女来安慰自己英雄老去的心。
但更多写文章的,其实也没多大能力。有的人诗写得好,也很大气,如同李白一样,但他在政治上,是一个糊涂的人,当然,他当大官干大事的理想没能够实现,是与他能力上的偏科,有关系。
许多文人干事虽然不行,但写文章忽悠人的本领却是专业的,自吹的能力也是钢钢的。当然,这里,我不是说司马迁。司马迁是千古史学界的巨人,他在卫青和李广的问题上,有感情因素,所以造成了评价的偏差。这么厉害的史学大家,因为感情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失去准星,那么,一般平庸的文人的材料,可信的就更不多了。
司马迁当时写史记时,是充满悲愤的。他对自己的发小,汉武帝是有意见的。毕竟,自己当时对李陵只是因为感情,说了几句好话,结果,武帝居然残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