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就开始发生变化。因为在中国那个农业社会,处到讨饭不仅被认为不体面,是寄生行为,而且对个人健康,也不好。基本上,群众是比较鄙视这种行为的。修法的目的,不仅是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对大乘佛教来说,度众生,传播佛法,也需要随顺人民的意愿。如果群众讨厌你,那么,你的法,就没办法进入人民的心中。
戒律的改革,是宗教史上重大的事件。为了让戒律符合当地人的习惯,依据佛教随顺众生的原则,各地都依据相应的风俗,改变了规则的内容。
比如西藏,蔬菜很少,而人体的热量,在高寒地区,主要靠肉食补充。所以,在藏传佛教的规定中,对部分肉食的禁忌开遮了。所谓开遮,就是放开的意思。
内地佛教中,对戒律影响最大的,是百丈清规。僧团的管理,必须要有制度。因为内地大型寺院的集中,所以,制定的规则就非常复杂。这就像部队,为了统一性,就必须制订复杂的条令条例。
百丈禅师制定的清规,适合于中国这个农业社会的基本形态,在生活和生产上,制定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定,奠定了农禅的基本格局。从此,寺院摆脱了经济上对官府和社会上的依赖,形成一个自足的传统小社会,保持了宗教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