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做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解脱或者说自由,或者说达到不生不死的佛的境界。那这条路上,你先要经过一座山,你需要拐杖。后来你需要过一条河,需要一条船。那么,你说,拐杖是初步的,船是高级的。也有点道理,但你细想一下,这不过是方法的区别,本质上是为了帮助你走路,对不对?上山时船没用,过河时,拐杖没用。所以,不能替代和覆盖,也就没有高低了。”
用词准确!我曾长时间用替代法和覆盖法思考问题,想不到,今天用在形容修法上。万师兄话不多,词硬。..我发现一个现象,虽然钱师兄爱说话,但只要万师兄一开口,他就听得认真,并且,从来没有反驳的意思。
“其实,所有的布施,都不能做价值判断的。这是在了义基础上说,万法平等。”
万师兄这句话,简直是标准的哲学结论。价值判断,是对与不对,是多与少,是值得不值得,是有用还是没用。但他都否定了。
“这不会陷入不可知论吧?”我也学过哲学,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担忧。
“佛学是实践的,不是用来知的。本来就消失了能知和所知,也就超越了可知与不可知。所以,佛学不是知识,只是实相。”
这更玄乎,如果这样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