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到:“为什么非得用历史框架呢?思维随着见识走,不就完了吗?”
“这方案不行吧?”万老师怀疑到:“思维是单向突破,因经历形成的框架可是一个综合整体的结构,没有这个综合稳定的整体结构,自我意识无法建立,我们怎么办?尼采说上帝死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经历和教育积淀,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上帝,这个稳定结构是我们参与社会的身份标识,不能随便打破的。”
他说的这一段,在哲学上属于很根本的问题了。我们在社会上所有角色因经历而产生,我们认识别人与别人认识我的共同点在于这众多角色所综合形成的自我特点,如果没这个共同点,我们在社会中,人与人形成不了意识的联系,人类社会如果没有意识的联系,那就相当于动物群体,根本发展不到今天这个样子。
“但是,佛教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自我作主的话,就得抛弃原来的自我意识,当然,一旦抛弃原来的自我意识,就等于抛弃了社会角色,抛弃后的状态,就是出家。”小胡这样一说,仿佛很有道理。
“问题是,能够抛弃得了吗?”万老师问到:“以我有限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前面小胡普及的,就连潜意识这一关,我们都过不了。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即使我们抛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