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偶然的,不可预期的,在科学上,甚至可以当它是不存在的。我是说,即使有道可悟的话,能够悟道的机会太小,我们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方式,反正,我们生活中没有大问题,机会主义的方式吧,走一步看一步。”
万老师这个说法从逻辑和数学上看,没有问题,但总觉得,太悲观了些。
“其实,用不着那么低落。”小胡把话反过来说了:“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也是从怀疑开始的。万师兄跟我都在云居山打过禅七,也知道虚老和尚的话。怀疑有多大,成就也就有多大。他从小修行,戒身不破,也是从爱好和迷信开始的。但直到他四十多岁,因为打碎一只茶碗的那一刻,看到某种光芒,才开始深信不疑的。那是因为,一直怀疑的他,看到了确定的结果。”
我知道这个故事,记载于虚老的年谱之中。当时的原话是“疑根顿断”。
“这个故事我也熟悉”万老师说到:“并且在参禅中,师父叫我们反复问自己,我是谁。这就是怀疑的方式,当然,这种怀疑,不允许用推理、联想、比喻来进行分析,只是把怀疑当成牵引思维的唯一线索,制心于一的工具。”
也就是说,参禅中的怀疑,是不允许分析的。而我们现在做的事,说的话,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