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考的地步,那其他同时代大多数人,是不是就没有独立思考呢?
“我们这一代,既是偶像垮掉的一代,也是偶像丛生的一代。我们的中学在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大学在九十年代末期,我们所面临的最宝贵的青春与求知时代,相当多的混乱与转折,夹杂着大量感情与非理性因素,是你们年轻人,所无法体验的。”
我有过体会,毕竟那个时代,离我并不遥远。但是,我的青春谈不上求知与思考,只是在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奔波。我太贫困,挣扎在生存中的人,根本不配谈什么独立思考,打工拿钱,老板的话,就是真理。
“小学和初中时,我们是有老先生的,年龄比较大,保留着过去老先生严肃但无趣的风格。但最吸引我们的,是年轻的老师,穿西装打领带并且夹杂着英文单词的年轻老师,才是我们追逐的对象。传承几千年的师道尊严没有了,偶尔被打破,我们因为追逐形式上的新奇,热烈拥抱着一切打破传统的东西。”
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那是新文化运动。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中,就对那旧式的老先生进行了嘲讽。中国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主要有两种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文化运动,导致了中国近代的革命。第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