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个框架,我们可以给智慧下个大致的定义了。产生于意识中,反应于情感上的,某种对世界模型的减熵性认识。”
万老师这个概念,有点拼凑的感觉,而且非常粗陋,不能进入教科书。这个理论完善起来,还需要更多人更长时间的打磨。
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内涵上下定义,就是解释词语的主要内容。在佛法中,有的法师,就从这个角度来讲。比如某位高僧,讲妙法莲华经,光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九天。
第二种方法,是从外延上下定义。通常用排除法,来给概念一个范围,如同画了个圈,圈子外的,就不属于这个概念。比如,什么是外国人呢?你可以说,凡是不是中国人的,都叫外国人。
第三种方法,是特征定义法,这是运用最普遍的方法,最为简洁有效。格物致知的格,就有这个意思。因为事物的独特特征很好找,从外形、功能、反应或者运动模式,都可以找到特征,所以,这种定义方式,是最便宜的。比如定义天然钻石,就可以这么说。由碳12元素组成的,自然界最硬的,带有光泽及一定透明度的,天然宝石。
万老师这个定义,每一个判断之间缺乏逻辑区分,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内容不全,外延